“中华”一词的由来(典故)
“中华”一词的由来(典故)
日期:2020-02-21 04:53:40 人气:2
“中华”一词,是公元300年魏晋时期钟信“天人合一”观念的哲人从“中国”和“华夏”两个名称中各取一字复合而成的。“中”侧重自然(天),寓意天下之中;“华”侧重民族(人),寓意为华夏族群(汉族的前身),泛指中原地区,与中国类似。
《晋书
刘乔传》记载刘弘上表给晋惠帝,表文中有:“今边陲无备豫之储,中华有杼轴之困。”《晋书
陈
传》记载陈
于东晋初上书给王导,说:“中华所以倾弊,四海所以土崩者,正以取才失所……”,这里以“中华”对“边陲”,是指郡县地区与全国而言。至南北朝,裴松之在《三国志
蜀志